中国商用车市场是全球最大且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所有这些都刺激了对商用车的强劲需求。这些车辆用于运输、物流、建筑、农业和公共服务等各个行业。2023 年,中国商用车市场的总价值估计为700 亿美元,约占 全球市场的25% 。
中国的商用车市场种类繁多,涵盖各种类型的车辆,包括轻型商用车 (LCV)、中型卡车、重型卡车、客车和专用车辆。随着中国继续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和供应链改善,商用车需求预计将保持强劲,预计 未来五年市场复合年增长率 (CAGR) 将达到5-6% 。
中国既是商用车的生产国,又是消费国,这使其成为全球汽车供应链中的关键参与者。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东风汽车和比亚迪等国内品牌与梅赛德斯-奔驰、沃尔沃和曼恩 等国际品牌竞争。
商用车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中国商用车市场高度分散,参与者来自不同的细分市场。主要制造商包括国内巨头和在中国建立生产设施和合作伙伴关系的国际公司。中国商用车市场的一些主要参与者包括:
- 一汽集团:一汽集团是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生产各种商用车,包括卡车、客车和轻型商用车。该公司的解放品牌是中国重型卡车领域最知名的品牌之一。一汽 在中国商用车市场占有约15%的份额。
- 东风汽车:东风汽车是中国商用车市场的另一大参与者,生产卡车、客车和专用车辆。该公司以其东风品牌而闻名,该品牌广泛应用于物流、运输和建筑行业。东风 在中国商用车市场的份额约为12% 。
- 上汽集团:上汽集团是中国商用车市场两大知名品牌大通和五菱的母公司。大通专门生产轻型商用车 (LCV) 和电动汽车 (EV),而五菱则专注于微型货车和商用卡车。上汽集团的市场份额为10-12%。
- 比亚迪:比亚迪以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而闻名,在商用车市场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在电动公交车和卡车领域。随着中国政府推动绿色解决方案,比亚迪的市场份额正在迅速增长,尤其是在电动汽车 (EV) 领域。
- 沃尔沃集团:瑞典沃尔沃公司是中国高端商用车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该公司的重型卡车以质量和性能著称,广泛应用于中国的物流和建筑行业。沃尔沃在中国商用车市场占有5-6% 的份额。
- 梅赛德斯-奔驰:梅赛德斯-奔驰也是中国高端商用车领域的领军企业,生产重型卡车、客车和商用货车。该公司的车辆因其耐用性和先进功能而在中国广受欢迎,尤其是在物流和建筑行业。
市场细分
中国的商用车市场可按车型、功能和用途进行大致细分。商用车市场的主要类别包括轻型商用车 (LCV)、中型卡车、重型卡车、客车和专用车。每个细分市场都有不同的用途,适用于物流、建筑、公共交通和货运等各种行业。
轻型商用车 (LCV)
轻型商用车 (LCV) 通常用于城市配送、最后一英里物流以及短距离至中距离货物运输。LCV 的车辆总重 (GVW) 通常高达6 吨 ,通常由小型企业、物流公司和电子商务公司使用。
2023 年,中国轻型商用车市场价值约为150 亿美元,约占整个商用车市场的21% 。轻型商用车的需求主要受到电子商务行业的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对小型高效送货车需求的不断增长的推动。上汽大通 (上汽集团) 和福田汽车等公司 凭借其多样化的厢式货车和卡车主导着这一领域,这些车型可满足需要灵活且经济高效的车辆的企业的需求。
此外,轻型商用车越来越多地用于最后一英里的配送服务,这种服务需要快速高效的运输才能满足城市地区消费者的期望。对网上购物和送货上门的依赖日益增加,推动了对轻型商用车的需求,尤其是电动汽车,它们因其成本效益高、对环境的影响较小而越来越受欢迎。
中型卡车
中型卡车总重在6 吨至 14 吨之间,用于区域运输,包括城际和短途物流。这些车辆通常用于建筑、农业和区域运输等行业。
2023 年,中国中型卡车市场价值约为80 亿美元 ,约占商用车市场总量的11% 。中型卡车广泛用于中距离货物运输,其多功能性使其成为需要在城市之间和区域内运输的企业的首选。
这一市场的发展得益于中国物流和供应链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以及城乡地区对商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电子商务、零售和其他依赖高效交通网络的行业发展将推动中型卡车的需求保持强劲。
重型卡车
重型卡车是中国货运的骨干,用于长距离、大容量的货物运输。这些车辆的整车重量超过14 吨 ,常用于长途货运、建筑、采矿和物流等行业。重型卡车还用于在全国范围内运输大量原材料和成品。
2023 年,中国重型卡车市场价值约为250 亿美元 ,占整个商用车市场的35% 。重型卡车的需求是由中国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推动的,包括道路建设、城市化和采矿活动,这些项目需要运输大量材料。
此外,中国国内和国际贸易的增长也推动了对长途卡车的需求,物流和货运行业的公司纷纷投资车队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中国重汽、一汽和东风等公司 主导着这一细分市场,为不同行业提供各种卡车。
巴士
中国的客车市场种类繁多,涵盖城市公交、长途客车和校车等。客车是中国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口众多,城镇化进程加快,公共和私人交通领域的需求都十分旺盛。
2023 年,中国公交车市场价值120 亿美元,占整个商用车市场的17% 。中国政府积极推行绿色公共交通解决方案以减少排放并改善空气质量,对电动公交车的需求不断增长也促进了市场增长。
电动公交车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大城市尤其受欢迎,这些城市的政府正在推动更清洁、更可持续的交通选择。政府的激励措施和补贴进一步支持了电动公交车的发展,旨在鼓励向更环保的交通技术转型。
专用车辆
专用车辆包括各种专为特定任务而设计的商用车辆,例如垃圾车、冷藏车、消防车和建筑车辆。这些车辆通常根据其服务行业(从废物管理到应急服务)的特定需求进行量身定制。
2023 年,中国专用车辆市场价值达100 亿美元 ,约占商用车市场总量的14% 。随着中国不断发展和现代化,废物管理、建筑和应急服务等领域对专用车辆的需求不断增加。对能够在特定条件下运输货物的车辆的需求(例如食品或药品的冷藏运输)正在推动这一市场的增长。
主要市场趋势
中国的商用车市场正在随着几大趋势而发展,包括电动汽车 (EV) 的兴起、政府法规和技术进步。这些趋势正在重塑企业和消费者对待交通的方式,特别是在环境可持续性和城市化的背景下。
转向电动商用车
中国政府已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减少碳排放和推广绿色交通解决方案的目标。因此,近年来对电动商用车(包括电动卡车、厢式货车和公交车)的需求迅速增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这一趋势正在延伸到商用车领域。
2023 年,中国电动商用车市场价值40 亿美元,预计 未来五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20% 。政府激励措施、更严格的排放法规以及对更清洁的交通方式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了向电动卡车和公交车的转变。比亚迪、上汽集团和一汽集团等主要制造商 正在引领电动商用车的开发,用于物流、公共交通和长途货运等各个领域。
车队管理的技术进步
数字技术的采用正在改变中国车队的管理方式。远程信息处理和车队管理软件使企业能够跟踪车辆性能、优化路线并降低油耗,从而节省成本并提高效率。这些技术在商用车市场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当物流公司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寻找改善运营的方法时。
2023 年,中国车队管理技术市场价值约为15 亿美元,随着企业采用更先进的解决方案,预计该市场将进一步增长。这包括使用人工智能 (AI)、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来增强车队管理能力。
电子商务和最后一英里配送
电子商务的兴起是商用车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尤其是在轻型卡车和厢式货车领域。随着阿里巴巴、京东和拼多多等电子商务平台 的扩张,对高效最后一英里配送解决方案的需求显著增加。这导致对能够在城市地区行驶并快速配送的小型商用车的需求强劲。
随着电子商务在中国零售业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最后一英里配送领域预计将继续增长。到 2023 年,最后一英里配送解决方案将占轻型商用车市场的30%左右 ,随着网上购物的持续增长,这一份额预计还会增长。
监管环境
中国的商用车市场受到各种法规的制约,这些法规影响着车辆生产、排放标准、安全和绿色技术的采用。这些法规由政府和行业机构制定,在塑造商用车市场的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排放标准和环境法规
中国对商用车,尤其是重型卡车和公交车的排放法规非常严格。政府出台了限制车辆污染物排放的法规,尤其是在大城市。这些法规正在推动车队运营商采用更清洁、更高效的车辆,尤其是电动和混合动力车辆。
2021 年推出的中国 VI 排放标准 是影响商用车行业最重要的法规之一。中国 VI 标准对氮氧化物 (NOx)、颗粒物 (PM) 和其他污染物设定了更严格的限制,适用于国产和进口卡车。该法规预计将进一步加速中国商用车市场向电动和低排放汽车的转型。
政府奖励和补贴
为了支持电动商用车的普及,中国政府向制造商和消费者提供各种激励措施和补贴。这些激励措施包括购买电动卡车和公交车的补贴、退税以及免收道路通行费和登记费。这些政府计划旨在降低电动商用车的成本,使企业更能负担得起。
除了对电动汽车的补贴外,政府还支持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扩建充电站和电池更换网络。这些支持对于中国广泛采用电动商用车至关重要。